-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打造马迭尔食品工业小镇 探索产商旅融合新路径
在哈尔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即将启动建设一座总投资4.5亿元的食品工业综合体。这一项目由本土百年食品品牌主导,通过整合生产制造、商业服务与文化旅游功能,构建新型产业生态链,预计建成后将辐射东北地区消费市场,并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本。 一、项目规划与空间布局 项目选址于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中源大道与智谷二街交汇处,总占地约5.3万平方米,采用"西商东工"的总体布局。西侧商业综合体包含文化展示、餐饮住宿等业态,东侧花园式工厂设有现代化生产线,两者通过透明景观连廊实现物理空间与功能业态的有机衔接。这种设计既保障了生产流程的独立性,又为参观者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场景。 二、产业融合创新实践 生产区域将配置可视化车间通道,游客可近距离观察冷饮、发酵饮品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商业板块规划建设品牌历史展馆、主题餐饮集群等设施,其中精酿啤酒工坊将采用前店后厂模式运营。该项目首创"生产基地+文化体验+消费场景"三位一体模式,突破传统食品工业园区的单一功能定位。 三、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作为哈尔滨市重点产业项目,其建成后预计可满足黑吉辽三省的市场供给需求,同时形成日均接待千人次以上的工业旅游能力。分析指出,这种产商旅融合模式能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周边配套服务业发展,对提升区域品牌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四、行业转型升级示范 项目方表示,将通过智能化生产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现代化食品工厂,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实现产能升级。业内专家认为,该案例为传统食品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路径,其"透明工厂"理念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多元业态组合则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项目已进入建设筹备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标志性载体。该实践不仅探索了老字号品牌焕新的有效路径,也为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证参考。
2025-08-08
-
哈尔滨市启动惠民项目市民建言征集 推动民生与招商引资协同发展
为持续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哈尔滨市近日启动新一轮惠民行动项目公开征集工作,广泛吸纳市民建议推动民生改善与招商引资良性互动。此次征集聚焦十大民生领域,旨在通过汇聚民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征集工作全面启动 哈尔滨市相关部门表示,本次惠民项目征集涵盖住房保障、就业促进、医疗教育等核心民生议题。市民可通过指定渠道提交建议,所有方案需符合公共属性要求,不得涉及个人诉求。征集结束后,专业团队将对建议进行筛选评估,可行性方案将纳入年度惠民行动计划。 二、重点领域明确划分 征集内容具体包括:城乡住房条件升级改造、多元化就业岗位开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工程、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城市路网优化改造、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绿色公交系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以及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特别鼓励具有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方案。 三、多渠道参与机制 为方便市民参与,主办方开通了线上提交平台和线下信函渠道。所有提交材料需注明建议类别,并附简要实施方案说明。相关部门提醒,建议内容应具备可操作性和普惠性,重点解决群体性民生需求。 四、成果转化应用机制 哈尔滨市将建立建议采纳公示制度,对入选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通过惠民项目与产业招商的有机结合,既解决民生痛点,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历年征集活动中,市民提出的社区养老中心建设、冰雪旅游配套提升等建议均已转化为实际项目。 五、长效沟通机制建设 此次征集不仅是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更是完善政府与市民常态化沟通机制的有益尝试。哈尔滨市将持续优化民生诉求响应体系,推动形成“市民提议-专业论证-政府实施-社会监督”的良性循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08-08
-
哈尔滨成立国家龙猪生态产业联盟 打造绿色科技与生态修复示范区
在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的指导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日迎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国家龙猪生态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以生态修复为基础,整合产学研资源,通过建设绿色科技产业园区推动生态食品与能源的规模化生产,标志着黑龙江省在生态农业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一、构建国家级生态产业创新平台 联盟聚焦龙猪特色物种资源开发,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及龙头企业,形成覆盖育种、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其核心任务包括制定生态猪肉行业标准,建立碳足迹追溯机制,并开发基于生物质能的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哈尔滨市平房区已规划300公顷生态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涉及有机饲料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 二、科技创新驱动生态价值转化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优化龙猪抗病性,联盟成员成功将养殖周期缩短20%,同时采用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实现粪污零排放。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线,包括胶原蛋白医用材料、生物有机肥等。配套建设的智慧农业系统,可实时监测土壤修复进度与动物健康数据,为生态认证提供技术支撑。 三、金融模式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引入"互联网+众筹"机制,联盟搭建起产销对接平台,已吸引多家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产品。首批试点项目包括分布式沼气发电站和冷链物流中心,预计带动就业超2000人。哈尔滨市同步出台政策,对符合生态标准的农产品给予运输补贴和税收优惠,加速打通北上广深等高端市场渠道。 四、打造东北亚绿色食品枢纽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将通过该联盟建立跨境产业合作,计划与周边国家联合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已预留专用仓储区域,未来三年内将形成年加工50万头龙猪的生产能力,配套建设检验检测国家级实验室,为生态产品出口提供认证服务。 该联盟的成立,不仅推动传统养殖业向智慧化、低碳化转型,更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开发-品牌增值"的闭环模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范式。下一步,黑龙江省将重点培育10个生态农业标杆项目,形成可复制的区域绿色发展经验。
2025-08-08
-
哈尔滨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区 龙江丝路带激活跨境合作新动能
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枢纽,通过龙江丝路带建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形成对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产业园区建设,成功开通哈尔滨至汉堡国际货运通道,带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树立了新标杆。 一、战略定位升级为开放前沿 黑龙江省依托地缘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框架下获得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区定位。哈尔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绥芬河、黑河等边境口岸城市形成联动发展格局。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将跨境运输、能源合作、农业开发等领域纳入国家合作顶层设计。 二、基础设施联通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开通的"哈俄欧"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经俄罗斯直达德国汉堡的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三分之二。同期完成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等跨境通道建设,哈尔滨机场扩建为国际航空枢纽。沿边城市建成多个保税物流中心,形成"铁公机水"多式联运网络。 三、跨境产业合作形成示范效应 哈尔滨新区设立中俄联合产业园,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绥芬河跨境经济合作区探索"两国一区"管理模式,年加工俄罗斯农产品超百万吨。黑河重点开发能源资源深加工项目,建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 四、贸易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在传统能源进口基础上,黑龙江省对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35%。哈尔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通对俄邮路新通道,年处理包裹量突破千万件。境外农业合作开发面积持续扩大,回运粮食占全省进口总量四成以上。 五、开放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永久落户哈尔滨,成为国家级经贸合作平台。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出本币结算便利化措施,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年均增长40%。大图们倡议等国际合作机制在哈尔滨设立常设机构,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走向纵深。 六、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哈尔滨音乐学院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互派留学生超200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开展联合科研项目30余项,哈尔滨大剧院成为俄罗斯文化艺术展演重要平台。冰雪旅游线路吸引俄方游客年均增长25%。 通过系统性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黑龙江省已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沿边口岸为支点,辐射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市场的开放新格局。未来将持续深化跨境产业链整合,提升龙江丝路带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枢纽功能。
2025-08-08
-
哈尔滨举办中日经贸合作交流会 世界500强企业共寻投资新机遇
黑龙江省通过举办高规格经贸合作交流会,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吸引近40家日本知名企业参与洽谈。此次会议为中日企业提供了深入交流机会,双方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国际企业齐聚冰城共谋发展 在哈尔滨举行的中日经贸合作交流会上,以日中经济协会为代表的经贸代表团携众多知名企业参会。参会日企多为世界500强企业,涵盖汽车制造、电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黑龙江省各地市组织近百家企业参与对接,现场设置专门洽谈区域,促成多项商务合作。 二、重点产业推介引关注 会议期间播放了黑龙江省情宣传片,全面展示当地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新材料、现代农业、冰雪经济等特色产业受到日本企业重点关注。多家日企表示期待参与即将举办的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和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与会代表就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日本企业看好黑龙江省在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希望在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中方企业也积极推介优质项目,争取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此次会议不仅促成具体项目对接,更为中日企业搭建了常态化交流平台。双方约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持续推动经贸合作走深走实。黑龙江省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五、拓展合作新空间 除传统产业合作外,双方还探讨在数字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可能。日本企业代表对黑龙江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表示赞赏,希望共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会议成果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08
-
科技部调研组考察哈尔滨大健康产业 聚焦生物医药创新与招商潜力
近日,科技部调研组赴哈尔滨市开展大健康产业专题考察,重点走访了多家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与企业,深入了解当地在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布局方面的进展。此次考察旨在推动健康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挖掘区域招商引资潜力,为"十四五"期间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一、调研组实地考察重点科研平台与龙头企业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动物疫病防控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医药研发集群,以及多家知名药企的核心研发基地。在考察过程中,详细了解了人用疫苗、创新药物、生物制剂等领域的科研进展,重点关注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产业化应用情况。 二、哈尔滨大健康产业创新成果获肯定 在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哈尔滨市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础,已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特别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药现代化等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当地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有效促进了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三、"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产业发展机遇 调研组强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居民健康需求升级,大健康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生物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疾病防控、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建议地方把握"十四五"规划契机,重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 针对未来发展,调研组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加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特别要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载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大健康产业高地。 五、打造北方生物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展望 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科研基地,具备发展生物经济的独特优势。下一步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力争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极,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08
-
巴彦县启动文化产业普查助力招商引资 构建高质量发展数据体系
为全面摸清文化产业家底、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巴彦县近期部署开展文化产业专项普查工作,旨在通过系统化数据采集,为招商引资和文化产业规划提供精准支撑。此次普查将覆盖全县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建立标准化统计体系,助力文化资源向经济动能转化。 一、普查背景与战略意义 巴彦县积极响应省级文化产业发展部署,将本次普查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抓手。随着居民精神消费需求升级,县域内文化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但存在统计口径不统 一、新兴业态覆盖不全等问题。通过建立全维度文化产业数据库,可精准识别产业短板,为政策制定和项目引进提供依据。 二、普查范围与分类标准 本次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涵盖内容创作、传播渠道、生产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具体包括: 1. 文化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工艺美术品制造等9个细分行业; 2. 文化服务业:文艺创作表演、数字内容服务等6大板块; 3. 文化批发零售业:图书音像制品销售等3类经营主体。 特别将非遗传承、乡村文旅等特色领域纳入专项统计,确保覆盖184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三、组织实施与创新举措 巴彦县成立跨部门普查工作组,采用"网格化+信息化"双轨模式推进: 1. 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对乡镇街道普查员开展标准化业务指导; 2. 开发电子化采集系统,实现企业端数据直报与人工核查相结合; 3. 设置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对法人单位实行100%实地复核。 四、成果应用与长效机制 普查数据将形成三项核心产出: 1. 编制首部县域文化产业白皮书,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 2. 建立动态监测平台,跟踪重点园区和企业发展指标; 3. 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对成长型文化企业给予资源倾斜。未来拟将文化产业统计纳入常规经济监测体系,每三年开展周期性更新。 此次普查标志着巴彦县文化治理进入数据驱动新阶段,通过夯实产业基础信息,不仅有助于挖掘本土文化IP价值,更将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相关部门表示,将严格遵循统计法规,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切实服务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5-08-08
-
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宣讲走进黑龙江 赋能区域能源转型与招商引资
近日,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主题巡回宣讲活动在黑龙江省开展,通过走进重点企业与高校,深化产研学合作,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招商引资提供战略支撑。活动系统阐释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理论,并围绕特高压技术应用、“两个替代”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抢占新能源发展先机。 一、构建跨国能源配置体系 破解绿色发展难题 巡回宣讲首次在黑龙江省电力系统内系统解读《全球能源互联网》专著,强调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配置体系,是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的关键路径。分析指出,当前化石能源占比过高与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亟需通过跨国电力互联实现资源互补。以黑龙江为例,其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的区位优势,可为东北亚能源互联枢纽建设提供地缘支撑。 二、“两个替代”战略落地 激发区域产业升级动能 宣讲重点剖析了“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的实施路径。在工业领域,通过电能替代燃煤锅炉可降低碳排放强度;在发电侧,黑龙江丰富的风能、生物质能资源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相关企业表示,将结合寒地电网运行经验,推进极寒环境下特高压设备研发,同时探索跨境电力贸易机制,为区域招商引资引入绿色能源产业链项目。 三、校企协同创新 培育技术攻关新生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单位,组织多个院系师生参与研讨。校方指出,电气工程学科已开展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储能等关键技术研究,未来可通过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加速科研成果向特高压工程转化。活动现场赠阅的英文版专著,将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四、打造东北亚示范 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黑龙江省计划依托既有俄电进口项目,扩大跨境能源合作规模。近期将重点推进高寒地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并探索风电场配套制氢等创新模式。能源界人士认为,该省在跨国电网互联领域的先行经验,可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重要实践样本。 此次宣讲通过政企校多方联动,强化了战略共识。后续将通过专题研修、技术竞赛等形式持续深化合作,推动理论体系向实体项目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8-08
-
哈尔滨中央大街俄优购俄罗斯商品城开业 打造对俄文化交流新地标
作为哈尔滨市道里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俄优购俄罗斯商品城”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迈入新阶段。该项目位于中央大街核心商圈,集线上电商与线下体验于一体,旨在成为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俄罗斯商品集散地和文化展示窗口,进一步丰富哈尔滨欧陆风情内涵,助力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项目定位与规模 俄优购俄罗斯商品城选址哈尔滨市中央大街金太阳新天地购物广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达3000万元。项目以“原产地直采+文化体验”为核心,汇聚俄罗斯食品、艺术品及手工艺品等十大类商品,涵盖200余个知名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消费者可同步参与跨境采购与沉浸式文化互动。 二、特色业态与功能布局 商品城划分为三大主题区域:一是食品展销区,集中展示巧克力、蜂蜜、酒类等俄罗斯特色食品;二是文化艺术区,陈列油画、雕塑等原创作品及传统工艺制品;三是互动体验区,提供俄式烹饪工坊、文化沙龙等活动空间。此外,项目引入智能物流系统,确保商品从源头到终端的高效流通。 三、区域经济与文化价值 作为哈尔滨市对俄合作的重要载体,该项目将推动中俄产业链深度对接。一方面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扩大俄罗斯商品在华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中央大街的文旅流量,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数据显示,哈尔滨市近年对俄贸易额持续增长,此类项目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将该项目纳入年度重点产业扶持清单,配套出台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下一步计划联合俄方机构举办常态化文化节、商品博览会等活动,并拓展至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形成“一城多点”的联动发展格局。 五、市场反响与社会评价 开业当日吸引超5000人次到场参观,部分限量商品首日售罄。业内分析指出,此类项目既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又强化了哈尔滨作为对俄合作枢纽城市的地位。其创新模式或为东北地区跨境商贸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2025-08-08
-
国家广告产业专家组调研哈尔滨园区 指导招商引资与创新发展路径
哈尔滨广告产业园迎来国家级专项调研,由相关部门领导与行业专家组成的考察组深入园区,围绕产业升级、招商引资及创新驱动等议题展开交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陪同调研的地方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吸纳建议,推动广告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 一、考察组实地走访了园区重点企业及创新孵化平台,详细了解广告产业集聚发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情况。专家指出,哈尔滨广告产业园在东北地区具有示范意义,需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打造全产业链生态。 二、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针对园区招商引资策略提出建议,强调应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同时引入国际资源。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政策支持体系,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以增强园区竞争力。 三、行业专家分析了广告产业与文旅、电商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潜力,建议园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地方代表回应,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广告企业与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四、考察组总结时指出,哈尔滨广告产业园需立足区域经济特点,探索“广告+科技”“广告+文化”新模式,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地方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制定专项规划,落实考察组意见,助力园区成为东北广告产业新高地。
2025-08-0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